close

長達90分鐘,得分不過個位數的足球賽,到底有什麼亮點(highlights),讓大家如此瘋狂?

不管足球迷或非足球迷,都知道PK這兩個字母,在任何競技(不限足球)到了最後對決定勝負時,就稱兩人PK。所謂PK,是指把球放在禁區(penalty area)中間的罰球點,直接射門的自由球(free kick),因十踢九中,所以被認為是極刑。另一種PK,指的是打成平手(a drawn match),又加賽30分鐘後仍分不出勝負時,所採取的對決手段。雖然此時和罰球無關,但是踢球位置和前述的禁區內罰球一致,所以也稱為penalty kick,或penalty shootout。 PK一球決生死,刺激不在話下,若好球員PK失敗,會在歷史上留下臭名。

Penalty kick 為守門員(goalkeeper / goalie)和對方球員的生死戰,第一次PK踢五球,若仍分不出勝負,繼續比下去,直到一方得分為止。若有機會看到PK大賽,真是球迷的福氣。12 碼罰球(12 yard penalty)就是在禁區內犯規或用手碰球,要罰12 碼球。禁區就是球場上那個較大的長方形,罰球點(penalty spot)離球門(goal)只有很近的12碼,極容易踢進,而上述的PK就是這種12碼的自由球。在整場比賽中,大家最屏息以待的則是射門(shoot / strike a goal),射門有三種方式,一為用腳踢,二為用頭頂(head ball),第三是用手輔助。最後一種本為犯規,不過偶有人施此招而裁判未見,那就得分了,遂有人稱之為「上帝之手」(hand of God)

久久才等到球員踢進一球,犯規(commit a foul / offense / misconduct)倒是相對常見,也是讓球賽好看的地方。其中最忌用手觸球,如被發現則換邊發球,如發生在禁區內則得PK。犯規作假時有所聞,如故意摔倒、假呻吟等,若裁判未能識破,常會引發球場糾紛,另外還有運球之外的惡行,如吐口水、罵裁判、作弄對方等。大家都忘不了2006年法義冠軍賽,法國隊長席丹(Zidane) 的鐡頭功(headbutt),往義方球員胸前一撞,對方人仰馬翻,裁判馬上給他一紅牌逐出場(send off),最終導致義大利奪魁。事隔多年,現為皇家馬德里助理教練的席丹回憶,當時對方侮辱他姐姐才喪失理智,不過「情願死也不願向那人道歉」。

如果球賽無聊,看裁判吹哨、舉牌可能更刺激些。球場共有一位主審(referee),兩位邊審(linesman),有些比賽會加入第四人。以前裁判都穿黑衣,現在則不一定了。裁判很辛苦,跟跑全場,法眼失誤時有所聞,所以今年將首次使用電子儀器,來判定有問題的進球。裁判上衣必有一口袋,裡面置放黃、紅牌(yellow card / red card),小犯規舉黃牌,兩次黃牌就等於一紅牌。當紅牌舉起時,犯規球員必須立即下場,而且也不能有替補球員。

看熱鬧者必然先看進攻(attack),入了門道才會去看防守(defense),好的進攻者除了速度快(speed)外,還要妙截(tackle)或反截(evade tackles)、妙接(receive)、妙傳(pass),運球往前衝(dribble)。當然最重要的,還是大腳一揮(shoot)那一刻,經典球技有香蕉踢(banana kick),讓球呈彎度入門,腳踏車踢(bicycle kick)是兩腳在空中分叉,用高的那一腳將球踢入門,大有看頭。

當球員搶球激烈,免不了人仰馬翻,其中又有多少是假摔呢?假摔(diving /simulation)是足球比較不入流的文化,目的是讓主審判決對方犯規,「運氣好」還可PK得分。如用電視畫面審視,有些假摔看起來還真令人啼笑皆非。雖然有人視它為欺騙,但還是有人視之為致勝的「創意」。最後不可不知的則是角球(corner),如果一方碰觸球以至球由球場底線飛出,就由對方發角球,角球區位於球場的四個角落,立有角旗,因為角度的關係,一踢入門並不容易,所以若有此等超級演出,都會名留史冊。

(本文由TOEIC 900網站 提供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威爾斯美語板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